摘要:就在近期新股发行出现高比例撤回现象后不久,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公开发声,称IPO回撤并非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其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他进一步表示,未来对于“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此外,还要强化中介把关责任,而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相关办法、规定。
对证券发行中介机构的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也必然是未来注册制在各个板块推开之后的监管“新常态”。
就在近期新股发行出现高比例撤回现象后不久,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公开发声,称IPO回撤并非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其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他进一步表示,未来对于“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此外,还要强化中介把关责任,而监管部门也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相关办法、规定。
从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开始,新股发行由审核制走向注册制的改革进度就在不断加快。而随着IPO难度下降,申报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也是造成近期IPO再度出现排队现象的主要原因。
但要明确的是,注册制虽拆除了上市门槛,却不意味着监管放松:上交所在发行上市审核过程中,已建立了面向保荐机构的现场督导机制;今年1月29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也是注册制开闸后监管层面加强拟IPO企业质量检查的新举措。正是这些规定发出后,IPO才出现了高比例回撤现象。以此来看,包括保荐中介机构、发行人在内的多方市场主体,显然没有真正理解注册制的意义所在。
当注册制来临,审核效率提高,审核的实质性判断减少,IPO看起来更容易,必然会激励一些尚不成熟的公司来申报。这里面的利益,也使得许多中介机构怀抱侥幸心理去冒险。到头来,正如易会满所指出的,目前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中介机构的鱼龙混杂、专业能力不过关。
而近年来,对于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问题也一直是热门议题。证券服务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具有专业性强、执业风险大、违法成本高等特点,需要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才能胜任。
在上市公司财报中,大多数不规范行为都可审计发现。从过往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和信息披露问题来看,中介机构本应扮演的“把关人”角色事实上是缺位的,这也是导致A股市场财务乱象频发的催化剂之一。
以此而言,在注册制基础上监管的收紧,有利于帮助筛除那些不合资质却“带病闯关”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从而减轻IPO注册压力、缓解排队现象,让那些真正合格的公司能尽快登陆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更为重要的是,也只有在上市入口时就“严要求”,上市公司质量才有保障,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事实上,2020年底,国务院就印发了专门意见,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出了整体部署与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可以说,推进注册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改革目标所在。而随着新证券法的施行以及刑法修正案落地,可以预见,有关部门对于证券发行中介机构的监管趋严将是大势所趋,也必然是未来注册制在各个板块推开之后的监管“新常态”。
对于那些还抱有“等等看”侥幸心理的发行人与证券服务中介机构来说,也是时候重塑其认知了,未来,只有尽快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把好公司资质的第一道关,才能适应接下来的A股市场,进而共同做大做强中国资本市场。而这,本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严查IPO“带病闯关” 确保上市公司质量2021-03-21
- IPO趋严?华夏万卷等3家接连被否 下周这8家企业上会2021-03-21
- 加速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保时捷或考虑IPO2021-03-21
- 刚刚!易会满谈及注册制审核、A股市场的杠杆风险等热点问题2021-03-20
- 华夏万卷折戟创业板:二度上会被否 违规宣传及重大诉讼引关注2021-03-20
- 正在接受上市辅导的企业超2000家 多地证监局酝酿提高IPO辅导验收要求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