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团队 2025-11-03

2025年10月31日,随着西藏自治区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25年经济“三季报”已全部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增速位居全国首位。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前十省份均超四万亿

根据统计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从经济总量观察,地区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前三季度GDP分别达到105176.98亿元和102811.0亿元,双双突破10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前两位。山东省紧随其后,位列第三。浙江省、四川省、河南省、湖北省、福建省、上海市、湖南省依次排在第四至第十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GDP排名前十的省份经济总量均超过了4万亿元,显示出重点经济区域的强大支撑力。

中西部增速亮眼,区域协调发展趋势显现

从经济增长速度分析,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表现突出。西藏自治区以7.1%的同比增速领跑全国。甘肃省以6.1%的增速位列第二。湖北省则以6.0%的增速排在第三位,展现了中部地区的发展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前三季度地区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的趋势。总量上,广东和江苏仍是领跑者,经济大省支撑作用显著。增速上,中西部省份在积极追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依群也认为,广东、江苏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国,经济“第一阵营”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同时,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逐步加快,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均衡增长和合理布局。

长三角表现突出,新动能驱动强劲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三季报”尤为引人注目。从增速看,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4%、5.7%、5.4%、5.5%,全部高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从总量看,三省一市GDP合计约25.18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24.81%,凸显了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地位。

张依群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表现亮眼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出口带动作用明显;二是经济转型激发增长潜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电子通讯、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速,成为长期增长动力;三是消费拉动作用保持稳定,为稳定地区和全国消费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例如,前三季度,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3.6%。

刘向东指出,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内生动力支撑,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保持的较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望四季度:多措并举稳固增长动能

面对全年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各地如何在四季度进一步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刘向东建议,各省份仍需要加力提振消费,加速释放服务消费潜能,激发新型消费活力,畅通就业、收入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同时,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民间投资,释放投资对稳定增长和优化供给的关键作用。此外,还需要积极发挥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使其释放出澎湃发展的新动能。

张依群强调,要稳住投资消费“动力盘”,全面稳定市场良好预期。同时,也要稳住创业、创新“发展盘”,继续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加大国家基础研发投入,更好运用加计扣除、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2025年前三季度的区域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显著,中西部地区追赶态势明显,重要区域增长极动能强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正在不断深化和优化。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