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审核新动向:包容整改与严控定位并举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 2025-07-30

深交所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不仅揭示了发审端效率的显著提升,更通过现场督导案例与首次披露的创业板定位典型案例,展现了监管审核理念的深刻变化——在坚守质量底线的同时,更强调包容性与精准性。


市场动态:阶段性特征鲜明

受理端转向IPO主导,二季度深交所受理IPO申请31家,远超一季度的1家,成为绝对主力。再融资(20家)和重大资产重组(19家)受理量也较一季度明显增长。终止端格局扭转,一季度以IPO撤否为主,二季度则转为再融资终止主导。具体看,二季度IPO终止减少11家,再融资终止增加23家。IPO通过率领先,二季度上会审议中,IPO展现较高通过率,共计6家企业成功闯关。审核效率显著提速,审批效率保持高位,尤其6月单月集中受理28家IPO,并全部快速进入问询环节(耗时9-21天,多数14天)。创业板企业南网数字、大普微成为问询环节耗时最短的代表。


督导新篇:包容整改促规范


本期通报的一例现场督导案例,标志着监管包容性维度的显著拓展。发行人问题,存在工程履约进度计算不准(源于未充分考虑合同条款及未及时调整超预算采购)、第三方回款核查程序存在形式瑕疵。关键转变,深交所评估认为问题性质及影响程度较轻,未实质动摇发行条件及信披质量,且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已积极进行差错更正和补充核查整改。监管新策,在确认整改规范、文件完善后,交易所依规推进审核程序,该企业最终成功上市。深交所明确释放信号,坚持“严监严管、守住底线”的同时,将更注重发挥“以整改促规范”的引导作用,提升监管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性,深入践行“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的理念。


定位明晰:创业板“三创四新”门槛不可越


深交所首次披露两起创业板定位把握典型案例,为市场提供清晰指引,门槛低、替代强、周期下行风险大主营通用类工业控制电源,收入过度依赖单一光伏客户。光伏行业审核期环境剧变,供需失衡风险突出;发行人技术非主流、成熟且门槛低,可替代性强。 判断创业板定位,必须审视核心技术先进性、技术路径是否符合趋势及被替代风险;对周期下行行业企业,需严判其是否面临趋势性下滑风险。

 深交所2025年二季度的审核实践清晰勾勒出一条监管路径——对于非重大、可整改的规范性问题,给予包容空间和整改机会;但对于触及板块定位底线、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持续成长能力的企业,则坚决从严把关。这“一收一放”之间,彰显的是资本市场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对上市公司质量精准化、差异化的监管智慧,为后续拟上市企业及中介机构划定了更明确的努力坐标与避雷指南。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