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相继发布2026年度经济与市场展望报告。综合各机构观点,2026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宏观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与产业新亮点的涌现,将进一步巩固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
经济增长前景获普遍看好
多家机构对2026年中国经济增速提出预测。光大证券预计,2026年经济增速目标将继续设定在“5%左右”;中金公司也认为,政策将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以实现相近的增长水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2025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5%左右,2026年可能保持在4.9%附近。瑞银投资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张宁则表示,2026年中国经济活动整体将保持韧性。
在政策层面,明明分析称,财政支出预计保持温和扩张,地方政府财力随化债推进逐步改善,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仍将延续,推动实际GDP实现稳定增长。他指出,受基数与政策节奏影响,2026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2026年供给端或将“增减并行”,在扩大优质消费供给的同时,持续推进“反内卷”以压降低效产能。需求政策有望适度加码,结构上注重提升高效领域支出比重。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光大证券认为,2026年财政政策将延续“更加积极”的基调,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全年可能实施两次降准,累计幅度约100个基点,降息1至2次,每次10个基点。
张宁也提出类似预期,预计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可能提高至1.6万亿至1.8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或增至4.8万亿元。同时,央行可能进一步降息20个基点,降准25至50个基点,并运用多种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张宁还强调,在政策支持、持续投入与研发加强的推动下,“新经济”行业在2026至2030年间增速将继续领先其他部门,其GDP占比预计到2030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
多因素支撑A股市场表现
中信证券在A股2026年投资策略中表示,A股上市公司正从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转型,资本市场也在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演进。中信建投则认为,指数有望继续保持震荡上行,但涨幅可能放缓,市场关注点将更聚焦于基本面改善与行业景气验证。
中金公司指出,2026年国际货币秩序重构、AI技术进入应用关键期以及中国创新产业业绩兑现,将继续为中国资产表现提供支撑。A股基本面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全球资金与国内居民资产配置动向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变量。
光大证券分析称,随着经济进入平稳运行阶段,价格因素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将更加显著。预计2026年A股盈利将逐步修复,全部A股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有望回升至10%左右,盈利结构亦将呈现更多亮点。
流动性结构与行业配置新趋势
中信证券指出,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流入,将成为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特征,推动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通道。工具型产品的普及可能阶段性放大局部波动,但不影响整体趋势。
在行业配置方面,中信证券提出三大主线:一是资源与传统制造行业通过提质升级,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与利润率提升;二是中国企业“出海”与全球化布局,打开利润与市值增长新空间;三是AI技术商业化应用不断拓展,强化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优势。
中金公司补充认为,尽管当前宏观与产业趋势仍利好成长风格,但2026年市场风格可能更趋均衡。过去三年去产能周期与“反内卷”政策的推进,使越来越多顺周期行业接近供需平衡,成为风格切换的重要催化因素。
综合来看,机构普遍对2026年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持乐观态度,政策支持、结构转型与全球化拓展将成为关键驱动力。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多家机构展望2026年中国经济2025-11-12
- 南特科技启动北交所申购2025-11-11
- 核心医疗IPO引入高瓴、正心谷双重量级投资者2025-11-10
- 香港IPO市场强势回归2025-11-06
- 中国证监会系统谋划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2025-11-05
- 监管“退市不免责”持续发力2025-11-03
- 下一篇:南特科技启动北交所申购
- 最新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