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审核提速 硬科技企业上市跑出“加速度”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团队 2025-11-24

11月24日,摩尔线程在科创板启动申购,其IPO进程自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至11月13日注册生效,仅用时136天,成为近期科创板审核效率提升的一个缩影。

上交所公开信息显示,近一个月来,包括昂瑞微、优迅股份、摩尔线程、健信超导、沐曦股份在内的5家企业相继在科创板IPO注册生效。这5家公司均于2025年上半年获得受理,从受理到注册生效平均用时154天,其中优迅股份、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的进程尤为迅速,分别仅耗时120天、122天和136天。

审核呈现“结构性提速” 精准支持硬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快速通关的企业均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或制造业单项冠军头衔,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突出,具备较高的“含科量”。

例如,优迅股份是国内光通信电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健信超导是全球磁共振行业超导磁体的头号独立供应商;摩尔线程在国内GPU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助推产业自主可控进程;沐曦股份则是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性能比肩国际高端水平。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指出,近期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的IPO审核进程显著提速,企业从受理到注册生效的时间大幅缩短,审核效率提升明显。他认为,这并非偶然,是科创板推行“1+6”改革、IPO预先审阅机制等一系列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的举措成效显现,同时也得益于监管层对硬科技企业设立的优先支持政策和快速响应机制。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于耀强调,此轮提速是“结构性提速”,建立在更精准筛选和更严格监管的基础之上。他表示,这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提升效率,旨在让那些真正符合硬科技定位、信息披露规范、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更快获得资本支持。

政策导向明确 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

审核提速的背后,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日益强化。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期在公开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明确指出:“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活跃、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正日益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强调,需以资本市场为枢纽,加快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生态,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叶小杰解读认为,监管层推动审核提速的核心,在于实现国家战略与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深度衔接。“十五五”时期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目标,硬科技企业是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的关键。IPO审核提速能帮助企业尽早获得融资,将资本快速转化为研发投入与产能建设,避免因资金问题延误技术攻关。

于耀补充道,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是重要的政策导向。今年6月推出的科创板“1+6”改革,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措施,正是为了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优质硬科技企业。

展望“十五五”:科创板承载四大核心功能

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多次强调科技创新,明确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创板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运森表示,科创板具备“服务硬科技、支撑产业化、推动资本化”的三重特质,为高研发强度企业提供了直达资本市场的通道,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桥梁。

叶小杰进一步展望,“十五五”时期,科创板将承担起四大独特功能,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本市场载体。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枢纽:不仅提供IPO资金,更能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工具,覆盖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阶段,解决资金痛点;产业链协同平台:聚集同一领域上下游企业,促进技术共享、资源整合,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集群; 长期资本引导器:通过制度设计吸引耐心资本,匹配硬科技长周期发展需求;制度创新试验田:持续探索市场改革机制,为全市场积累经验,平衡创新支持与投资者保护。

于耀最后强调,科创板并非所有科技公司的集合,其重点是聚集在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原创成果和产业带动能力的企业,旨在让最能代表中国科技硬实力的公司在这里集聚、融资和壮大。预计未来,支持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快速上市融资的趋势将持续深化。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