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公司奔赴香港上市的步伐显著加快,在港交所“门口”排起了长队。近期,继重组蛋白药物龙头科兴制药递交上市申请后,医疗器械行业巨头迈瑞医疗也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加入了这场赴港IPO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过80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A+H”上市数量激增,龙头企业引领风潮
这股热潮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上市成果。随着赛力斯、均胜电子等公司相继在港股挂牌,年内成功实现“A+H”两地上市的公司数量已达到16家。这一数字已超过过去五年(2020-2024年)A股公司在港上市数量的总和(15家),使得“A+H”上市公司的总阵容扩大至160余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完成“A+H”上市的公司多为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港股募资规模也十分可观。其中,宁德时代募资总额近400亿港元,赛力斯、三一重工、海天味业等多家公司的募资额均超过百亿港元。上市后,约七成公司股价保持上涨态势,赤峰黄金、宁德时代等涨幅尤为显著。
赴港动力:制度优化与全球化布局
A股公司密集筹划赴港上市,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
一方面,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增强了市场吸引力。深咨协出海服务业委员会主任郑磊指出,港股市场投资者对科技、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公司较为青睐,这些赛道也正是当前赴港上市企业的集中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A+H”上市有助于吸引南向资金和更多外资流入。
另一方面,企业内在的全球化发展需求是核心驱动力。香港科技创新融合总会会长庄严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出海意愿强烈,香港凭借其国际化的人才、法律体系及外汇管理政策,成为连接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安克创新、道通科技等公司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赴港上市是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增强境外运营能力。
市场展望:热潮下的冷思考
尽管赴港上市热情高涨,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迹象。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此前透露,目前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约有300家,半数为新经济企业,显示市场储备项目丰富。然而,近期港股新股市场有所降温,部分新股上市后表现不佳,甚至出现首日破发的情况。
这一变化也影响到了个别公司的上市进程。例如,百利天恒近日公告,鉴于市场情况,决定延迟其H股全球发售及上市计划。市场分析认为,这可能与招股反响或定价分歧有关,反映出在当前市况下,投资者对新股定价更为审慎。
业内专家指出,具备坚实内在价值、定价合理且拥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仍将获得市场的认可。总体来看,在政策支持与企业内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潮预计仍将延续,但市场参与各方对上市时机和估值的把握将更具策略性。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持续 “A+H”阵营加速扩容2025-11-13
- 多家机构展望2026年中国经济2025-11-12
- 南特科技启动北交所申购2025-11-11
- 核心医疗IPO引入高瓴、正心谷双重量级投资者2025-11-10
- 香港IPO市场强势回归2025-11-06
- 中国证监会系统谋划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2025-11-05
- 下一篇:多家机构展望2026年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