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 2025-09-23

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移动支付、绿色金融等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国新办923日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齐聚一堂,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

金融实力跃升

"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接近47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凸显了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而外汇储备规模则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透露,"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更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这些数据标志着中国已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显示出金融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去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显著提升。朱鹤新指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占比由"十四五"初期的16%上升到近30%,企业外汇套期保值的比例也由2020年的17%上升到30%左右。

金融开放新格局

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朋友圈越来越大。证监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同时有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

证监会表示,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

金融科技领先

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已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金融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中国将共同打好"组合拳",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证监会强调,要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安排,更大力度支持创新。

中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十四五"时期的锤炼,不仅体量跃居世界前列,更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更多全球资本将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