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过去近五年,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4100多家增至5400多家,总市值从70万亿元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累计达57.5万亿元,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总额合计10.6万亿元……一系列数据标志着资本市场量质齐升,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展望前路,改革仍是关键抓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下一步应围绕深化注册制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等重点推进,持续优化市场功能与结构,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向“新”而行,投融资协同助力科技创新
投资与融资作为资本市场的两大核心功能,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深度协同。资本市场通过制度创新与产品供给,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
一方面,多层次市场体系持续完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融资服务。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密集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及“1+6”系列改革,显著提升制度包容性。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至2025年10月10日,A股新增1444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1.63万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90%,募资占比达86.6%。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在A股数量占比过半,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四分之一,新经济力量快速崛起。
同时,股债联动效应凸显。科技创新公司债自2021年推出至今年8月底,累计发行1.77万亿元,有力支撑科技强国战略。
另一方面,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不断畅通。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7万亿元,增长46%,其中投资制造业和科创领域规模超5万亿元,增长39%。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达14.4万亿元,在投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0%,成为驱动创新的关键力量。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建议,未来需通过制度、资金与治理协同发力:优化发行定价与并购重组机制,畅通私募“募投管退”环节;完善长周期考核与税收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主动赋能”;强化信息披露与穿透式监管,营造稳健透明的市场环境。
活力彰显:上市公司提质与投资者保护并进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十四五”期间,监管部门双管齐下,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与投资者回报机制完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在资产端,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高。并购重组制度优化推动资源整合,退市制度改革拓宽退出渠道,五年来超200家公司平稳退市。分红回购意识增强,近五年累计10.6万亿元的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
在交易与执法端,规范减持与量化交易,夯实市场稳定基础;坚持“长牙带刺”监管,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行为严惩不贷。“十四五”期间行政处罚数量与金额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投资者保护机制不断创新,代表人诉讼、持股行权等制度落地,A股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
市场活力得到印证:今年8月A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截至10月10日已连续37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100%。
章俊认为,提升资本市场长期吸引力需聚焦三大维度:制度确定性、资产成长性与资金稳定性。田轩强调,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需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丰富产品体系、引入长期资金并完善投资者保护。
开放提速:“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奔赴
从管道式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成果丰硕。
“引进来”步伐坚定。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2021年以来新增核准14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合格境外投资者队伍扩容至907家,投资范围持续拓宽。截至今年8月底,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汇丰9月调查显示,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布局新兴市场的首选。
“走出去”渠道畅通。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持续优化,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A+H”公司增至161家。国内机构积极拓展国际业务,跨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龚芳建议,未来可进一步拓展互联互通覆盖市场与产品类型,升级“中英通”,探索“中日通”“中韩通”,扩大ETF互认规模;同时鼓励券商创新跨境产品,满足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章俊补充,需加快人民币计价衍生品创新,完善跨境清算体系,强化人民币资产全球定价功能。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篇章即将开启。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为驱动,资本市场必将塑造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健康生态,精准灌溉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贡献金融力量。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十四五”资本市场量质齐升 构筑实体经济坚实金融支撑2025-10-13
- 第138届广交会10月15日启幕 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2025-10-11
- A股站上3900点 汇丰拟千亿私有化恒生2025-10-10
- 中国华能总部、中国中化总部正式迁驻雄安新区2025-10-10
- 央行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注入流动性2025-10-09
- 5000亿新工具落地 消费热度延续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