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释放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的积极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10月9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与此同时,央行还开展了612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
这是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持续第5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流动性投放加码
央行此次操作并非简单置换到期资金,而是实质性加量投放流动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解读,10月将有8000亿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这意味着本次11000亿元操作完成后,央行10月对3个月期品种净投放3000亿元流动性。
此外,10月还有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王青预计,央行本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很可能等量续作。
两项操作叠加,央行将连续第5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释放了货币政策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清晰信号。
稳定市场预期
本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节前公布、节后立即操作,时序安排彰显央行呵护资金面的政策意图。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一操作时序“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呵护节后资金面平稳,保持流动性充裕”。
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上证指数高开0.4%,深证成指高开0.53%,创业板指高开0.41%。
央行流动性投放的积极效应已在资产价格上得到显现。
货币政策取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强调,要“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当前货币政策正通过多工具协同释放流动性:逆回购调节短期流动性,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投放中短期流动性,降准则提供长期流动性。
王青指出,央行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这一方面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央行通过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中短期市场流动性的调节,进一步满足政府债券发行等对市场流动性的需求。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将持续充裕,使金融机构有更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中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操作释放的流动性如同活水,正从金融体系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的田间地头。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央行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注入流动性2025-10-09
- 5000亿新工具落地 消费热度延续2025-10-07
- “以旧换新”点燃国庆消费市场2025-10-05
- 发改委强调“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2025-09-30
-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强调"抓落实"2025-09-29
- 前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0.9%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