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跨节资金需求与稳增长压力,中国央行持续以宽松姿态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9月25日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稳定。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意味着单月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这是央行MLF操作连续第七个月加量续作。
同日,央行还开展了483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4870亿元逆回购到期,逆回购层面小幅净回笼。但综合MLF和逆回购操作,央行当日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2965亿元。
央行这一操作延续了近期流动性支持基调。考虑到本月央行还开展了3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9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净投放规模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流动性投放的持续加码
央行本月MLF操作延续了今年以来中期流动性投放的积极态势。这标志着MLF连续第七个月加量续作,体现出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决心。
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的立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次流动性投放恰逢跨节季节,市场资金需求增加。从资金面表现看,尽管央行今日逆回购操作小幅净回笼,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集体上行,跨节资金面有所收敛。
央行大规模流动性投放产生了积极效果。9月25日早盘,A股市场创业板指涨超2%,有色等板块拉升,AI应用概念活跃。港股同样表现强劲,恒生科技指数午间收盘涨1.91%,芯片股延续强势。
宽松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
央行持续加码流动性投放的背后,是当前经济复苏仍需政策支持的现实。8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生产同比增速回落,房地产投资、销售降幅继续扩大,仍处于调整过程中。
近期,上海优化调整房产税政策,试图稳定房地产市场。但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仍需货币政策予以配合支持。
与此同时,美联储近期时隔9个月后重启降息,为中国央行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就业下行风险证明降息是合理的,但通胀仍然有些高企,政策取决于数据。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公开表达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不满,批评其未能为降息建立清晰的议程,并敦促美联储年底前降息100-150个基点。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也出现新动向。据报道,中美官员9月25日在美国财政部举行技术性贸易谈判,这为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稳定创造了条件。
媒体如何解读央行政策信号
在信息传播碎片化时代,主流媒体通过结构化内容管理实现信息可追溯,打造IP矩阵沉淀用户资产,并通过议题设置引领社会讨论。
财联社、证券时报等专业财经媒体在报道央行操作时,不仅传递了基本事实,还强调了“连续第七个月加量续作”这一关键信息,帮助投资者把握政策趋势。
CTR洞察报告显示,面对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信任危机,媒体正通过“再中心化”重构传播秩序。调研显示,超半数用户对算法推荐不满,八成受众质疑AI生成新闻的真实性。
在财经信息传播领域,专业媒体的解读价值日益凸显。例如,申万期货在早评中不仅报道了MLF操作,还将其与逆回购操作结合分析,指出9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市场各方反应与未来展望
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9月25日早盘,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1%,华虹半导体涨超6%,中芯国际涨超2%。
A股市场上,创业板指涨超2%,零售、有色等板块拉升,可控核聚变、AI应用概念等活跃。尽管盘中近3300股下跌,但主要指数均保持上涨态势。
东莞证券分析认为,“近期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科技成长板块表现依然突出。尽管节前市场波动较大,但随着节后政策窗口开启,资本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央行表示下一步政策调整需要待中央统一部署。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央行政策空间加大,但需平衡好内外平衡的关系。
A股市场对央行的流动性操作反应积极。创业板指午盘涨超2%,恒生科技指数涨1.91%,芯片股延续强势。华虹半导体涨超6%,中芯国际涨近2%。
央行此举不仅确保了节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为“十五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创造了稳定的金融环境。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取决于经济数据变化及中央的统一部署,但当前维持适度宽松的基调已十分明确。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央行MLF连续第七个月加量续作2025-09-25
- A股低开高走超4000股飘红2025-09-24
- 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一2025-09-23
- 金融高层今日重磅发声2025-09-22
- 央行开展3543亿元逆回购操作 利率持平1.40%2025-09-19
- 中国市场迎来资金活水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 2025-09-18
- 下一篇:A股低开高走超4000股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