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IPO"定档"公告揭开宇树科技的业务版图与资本布局。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市场超六成份额、人形机器人全部聚焦民用领域、腾讯阿里等一线机构集体入局——这家机器人领域的明星企业正以最正统的IPO方式检验技术商业化成色。
2025年9月2日下午,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通过公告正式披露IPO关键进展:预计于2025年10-12月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报文件,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这份公告首次详细披露了其业务基本面:2024年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组件产品营收占比分别达65%、30%和5%。其中四足机器人80%应用于科研、教育、消费等民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则100%聚焦民用领域。
资本之路:从传闻到坐实,密集融资铺垫IPO
宇树科技的资本化进程备受市场关注。作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出货量占据全球市场60-70%的份额。
市场对其IPO的猜测早在2025年春节后便开始发酵,当时公司特别发布声明称,新股及老股交易均由融资负责人直接对接,否认存在中间人环节。
4月,创始人王兴兴在被问及上市计划时首次松口表示"后续有可能,不确定";5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名称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上市前奏。
6月C轮融资官宣后,"首选A股、次选港股"的IPO路径传闻逐渐清晰。7月18日,证监会辅导备案信息正式坐实了宇树的上市进程。
资本加持:巨头集体入局,估值超百亿
IPO推进的背后,是资本力量的密集加持。
公司于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控股等一线机构集体入局。此前,宇树早已吸引了红杉中国、美团龙珠、顺为资本等明星机构为其助力。
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已攀升至超百亿元人民币。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王兴兴通过直接持股27.81%与间接控制6.81%股权,合计掌握34.62%的控制权,为公司战略稳定提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借壳"的迂回路径,宇树选择以正统的IPO模式将核心机器人资产推向资本市场,被业内视为更能直观检验技术商业化的成色。
行业爆发: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五年增长358%
从行业维度看,宇树IPO进程恰逢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资本爆发期。
相关数据显示,该赛道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15.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6%。预计到202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更进一步达到约45.5%。
2025年以来,行业加速进入上市冲刺阶段:极智嘉、博雷顿等已完成上市,智元机器人借壳进程紧锣密鼓,卧安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等扎堆赴港递表。
战略定位:全面聚焦民用,差异化竞争工业应用
作为赛道明星企业,宇树2024年营收已超10亿元。虽与优必选(2024年营收13亿元)等同赛道公司相比仍有差距,但凭借春晚机器人表演"出圈"、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等事件性营销,宇树在品牌认知层面极具市场辨识度。
此次披露业务结构数据的同时,宇树进一步强调了"民用机器人"这一定位。相较于优必选侧重工业场景的布局,宇树将四足机器人20%的工业应用仅限定于巡检、消防等特定领域。
其余八成的四足机器人以及所有人形机器人则避开工业场景,全部应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这一战略选择对应着公司高层对商业化节奏的独特考量。
行业分析专家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落地的推进,需要重点关注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和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
前瞻:宇树答卷为赛道商业化定调
随着IPO申报文件的提交,宇树的研发投入占比、订单转化率等关键数据将揭开面纱,这不仅关系到公司估值定价,更将成为判断人形机器人技术从"表演舞台"走向"生活场景"真实进度的重要依据。
机器人落地潮涌前夕,宇树的资本答卷或将为整个赛道的商业化路径定下基调。公司方面表示,相关信息"请以官方发布内容为准"。
随着IPO进程的推进,宇树科技是否能够凭借其民用市场聚焦策略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估值,将成为检验机器人技术商业化的重要风向标。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百亿估值背后民用机器人赛道加速洗牌2025-09-03
- 巴兰仕登陆北交所:汽车后市场设备商受资本追捧2025-08-29
- 光储巨头阳光电源拟赴港上市2025-08-26
- A股公司掀赴港上市潮2025-08-25
- 阿里巴巴拟分拆斑马智行赴港上市2025-08-22
- 大鹏工业过会背后业绩波动与境外业务归零受关注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