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资本市场正悄然重塑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与吸引力。
9月中旬,证监会网站披露本源量子的辅导备案信息,这家起源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独角兽企业正式启动IPO进程。而就在不久前,微纳星空、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商业航天企业也相继进入辅导期。
至此,一场由硬科技企业主导的上市潮已然拉开序幕。
截至9月22日的数据显示,年内A股已有185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较2024年全年的76家实现倍增。与此形成对比的是,IPO“撤单”数量同比下降逾七成,发行端也未出现大规模扩容,新上市公司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政策窗口开启: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破冰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扩围,为这场硬科技企业上市潮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这一政策调整直接触发了商业航天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独角兽企业的IPO进程。
第五套上市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重点考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核心资质与显著影响力的企业,是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对象”。
政策出台后,企业反应迅速。7月29日,蓝箭航天在北京证监局启动辅导备案;8月1日,屹信航天完成辅导备案登记;8月13日,中科宇航进入辅导阶段;9月15日,微纳星空和本源量子相继备案。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科创板将更加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持续研发投入大、商业前景广的优质科创企业。”
受理端明显回暖:申报活跃度显著提升
随着政策利好释放,IPO市场受理端呈现明显回暖迹象。
截至9月22日,年内A股共有185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这一数字较2024年全年的76家实现了倍增。与此同时,IPO市场的“撤单潮”也有所降温,年内合计89家拟上市公司主动“撤单”,撤单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逾七成。
东北证券投资银行管理总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当前IPO市场“受理增,终止减”的趋势,是政策、市场、企业多方协同的结果。
从政策端看,监管层锚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主板强化“大盘蓝筹”定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则为不同创新企业提供多元路径。
市场端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起A股企稳回升,投资者对硬科技、新质生产力赛道关注度持续提升,二级市场的回暖带动了一级市场及IPO整体回暖。
企业端也呈现出积极变化。拟上市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和保荐机构申报前严把质量关等,从多个维度提升了与申报板块定位的契合度。
发行端理性平稳:IPO未现大规模扩容
与受理端的热闹景象相比,发行端保持理性放量态势,并未出现市场担忧的大规模扩容。
以上市日期计算,截至9月22日,今年以来A股共有71家公司发行上市,过会企业数量为53家。去年同期共有69家公司发行上市,过会企业数量为37家。这一数据表明,市场发行节奏稳健有序。
今年8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李明在例行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证监会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李明指出,全球主要市场都在主动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加大制度机制创新,在持续吸纳优质企业、改进监管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二级市场的活跃和走强。
从审核通过情况看,过会企业数量从去年同期的37家增至53家,增长43.2%。这一变化表明,在审核标准保持严格的同时,审核效率有所提升,更多优质企业能够顺利通过审核。
硬科技独角兽抢滩资本市场
在本轮IPO热潮中,硬科技独角兽企业成为最受关注的群体。
商业航天领域,近期启动IPO辅导的企业均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成果。微纳星空已成功将27颗卫星送入太空,并中标8.04亿元的“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企业则在火箭研制方面取得突破。
量子计算领域的本源量子同样技术优势明显。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等。
从财务数据看,本源量子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858.44万元,净亏损1787.40万元。这一盈利状况也印证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必要性。
国泰海通证券分析指出,2025年1-8月,科创属性企业在A股IPO中占比高达83.58%,已成为IPO的主导力量。资本市场持续向好背景下,预计有更多优质科创属性企业迎来IPO。
前瞻:稳中有进节奏将延续,硬科技继续领跑
随着政策与市场环境持续优化,IPO市场有望延续当前稳中有进的发展节奏。
王骥跃认为,IPO的发行节奏预计将温和提速,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这一判断与监管层“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导向相契合。
东北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当前IPO市场发展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资本市场建设方向,预计市场活跃度有望延续,契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优质企业将通过IPO等方式持续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从行业趋势看,硬科技等赛道将继续作为市场焦点,其中具备核心技术、清晰商业模式的优质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
汤哲辉指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不少企业尚未盈利,但具备‘硬科技’属性,此类企业将率先受益。”
此外,对于暂不具备IPO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市场也为他们提供了被并购、在新三板挂牌等多条资本路径。这种多层次资本市场安排,将更好满足各类创新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二级市场的回暖正逐步向一级市场传导。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A股主要指数企稳回升,投资者对硬科技、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为IPO市场回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未来会有更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未盈利企业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A股IPO市场释放新信号2025-09-23
- 北交所新股“不败神话”延续2025-09-22
- A股今日2只新股申购 1只上市2025-09-19
- 奇瑞汽车启动港股招股2025-09-18
- A+H上市潮涌:11家公司年内登陆港股2025-09-17
- 北京微纳星空启动IPO辅导2025-09-16
- 下一篇:北交所新股“不败神话”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