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步伐明显加快。截至9月16日,已有11家A股企业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掀起新一轮“A+H”两地上市热潮。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扩容呈现出行业结构新兴化、上市方式多元化、国际资本参与度深化等显著特征,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程的加速和企业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升级。
新兴领域企业成为主力军
从行业分布看,本轮“A+H”上市企业覆盖了硬科技、新消费、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领域,一改以往以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为主的格局。
“本轮扩容潮呈现出新质含量高、全球关注度高、龙头引领作用强等诸多新亮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国际长线资金参与度明显提升,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大,龙头企业融资规模巨大。”
近期,多家A股公司披露了赴港上市计划。潮宏基于9月12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上市申请;千里科技同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海澜之家也于9月8日授权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这些企业都希望通过“A+H”双平台强化国际化布局,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认为:“‘A+H’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港股市场机制持续优化,提升其国际吸引力,也能帮助A股上市公司不断强化国际化布局。”
上市方式创新提供新路径
在本轮“A+H”扩容潮中,企业上市方式持续创新,除传统递表方式外,换股吸收合并、私有化等创新方案接连出现,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路径。
浙江沪杭甬9月2日公告称,公司与镇洋发展签订《换股吸收合并协议》,拟以发行A股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交易完成后,浙江沪杭甬将实现A+H两地上市。
新奥股份则采取另一种创新路径——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新奥能源,并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后将形成A+H上市平台,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资本实力及抗风险能力。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评价道:“这些创新方式为‘A+H’两地上市提供了新路径,不仅简化了上市流程、降低风险与成本,还有助于实现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满足企业差异化的资本需求,并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港交所IPO新规近期生效,为“A+H”上市热潮注入新动力。新规将“A+H”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降至10%,或达30亿港元市值即可,显著降低了上市门槛。
刘晨认为:“以往‘A+H’股的公众持股量要求较高且缺乏弹性,新规不仅降低了上市门槛,也增强了IPO机制的灵活度,有望鼓励支持更多A股公司轻装上阵、高效赴港上市。”
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于9月15日发布《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推出包括取消FDI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取消FDI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允许FDI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
田利辉指出:“FDI管理简化能够降低外资进入A股的合规成本,增强A+H股公司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尤其利好外资持股比例高的金融、科技类企业。”
展望:互联互通深化带来新机遇
市场人士预期,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企业赴港上市将迎来更便捷、稳定的政策环境,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有望通过“A+H”路径实现全球化战略布局。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香港交易所期待未来更多优秀的科技公司用好香港的上市制度,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成长,同时会与业界携手推动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建设一个更有活力、更有韧性的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圈。”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A+H”双平台模式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创造了更多机会。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A+H上市潮涌:11家公司年内登陆港股2025-09-17
- 北京微纳星空启动IPO辅导2025-09-16
- 两家“小巨人”企业北交所IPO过会2025-09-15
- AH溢价指数持续下行 港股市场吸引力凸显2025-09-10
- 世昌股份启动北交所申购2025-09-09
- 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北交所2025-09-08
- 下一篇:北京微纳星空启动IPO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