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年内12家公司上市募资257亿元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团队 2025-11-25

截至11月24日,科创板今年以来新增12家上市公司,合计募集资金达257.46亿元,单家企业平均募资额为21.46亿元。从融资规模分布看,8家公司募资额超过10亿元,3家介于5亿至10亿元之间,仅1家募资规模低于5亿元。

硬科技企业成募资主力,集成电路与AI受瞩目

在融资规模排名中,摩尔线程以80亿元的募资额位居榜首,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规模的IPO。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SoC芯片的研发项目,凸显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领域在资本市场中的热度。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奕材,募资46.36亿元,资金投向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反映出半导体材料环节的持续投入需求。此外,禾元生物屹唐股份影石创新分别以25.99亿元、24.97亿元和19.38亿元的募资规模位列前五,覆盖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及创新硬件等领域。

发行定价呈现分化,市盈率结构渐趋理性

从发行价格看,科创板今年新股的均价为28.07元/股。其中,仅1家企业发行价超过百元,为摩尔线程的114.28元;影石创新、思看科技分别以47.27元、33.46元居于其后。发行价较低的屹唐股份、西安奕材分别为8.45元和8.62元,反映企业类型、行业属性与市场预期的差异。

市盈率方面,科创板公司发行市盈率区间为6.14倍至71.42倍,整体均值为35.20倍,中位数为33.41倍。C恒坤以71.42倍的发行市盈率成为最高值。在可比数据中,37.5%的企业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余如影石创新、思看科技、海博思创等5家则低于行业均值,显示市场定价趋于分层和理性。

区域集聚效应显著,北京湖北广东引领发展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湖北省和广东省成为今年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主要来源地,分别有3家、2家和2家公司成功发行。在募资规模上,北京地区以113.58亿元居首,陕西省、湖北省紧随其后,募资额分别为46.36亿元和37.67亿元,区域产业优势与政策支持效果显著。

结语:资本市场持续赋能科技创新

2023年以来,科创板继续发挥服务“硬科技”企业的作用,从AI芯片、硅材料到生物科技,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获得资本密集支持。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与投资者结构的优化,科创板在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凸显。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