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核心调整:机构配售比例下调,引入灵活回拨机制
8月4日,香港交易所(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IPO)新规正式生效。此次修订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将建簿配售(机构投资者部分)最低分配比例从原建议的50%下调至40%;二是允许发行人选择两种回拨机制(A或B);三是调整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规定。业内人士指出,新规旨在提升新股定价效率,增强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机构投资者份额获保障,定价话语权提升
港股IPO通常分为基石配售、建簿配售和公开认购(散户)三部分。此前,热门新股因回拨机制可能导致机构获配比例极低。例如,若散户超额认购超100倍,旧规需回拨50%份额给散户,叠加基石投资者占比,机构可能仅剩10%份额。新规强制保留机构40%的最低配售比例,确保其参与积极性,同时或减少上市后股价波动。
回拨机制二选一:灵活性增强
新规提供两种回拨机制供企业选择:
-
机制A:沿用超额认购倍数回拨,但比例降低。如超额认购超100倍时,回拨比例从旧规的50%降至35%。
-
机制B:发行人预先设定公开认购比例(10%-60%),无回拨调整。
以近期热门IPO蜜雪冰城为例,其公开发售获5258倍认购,旧规下回拨至50%,而按新规机制A仅回拨35%,机制B则锁定散户比例上限,显著降低散户中签率。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建议,追求散户参与度的企业可选机制A,而希望稳定发行的企业更适合机制B。
市场影响:利好机构,散户需理性参与
2024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截至7月底已有52家企业上市,募资额达1273.6亿港元,接近前两年总和。新规通过优化配售结构,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尤其是A股龙头企业“H+A”双重上市趋势明显。
上海章和投资董事长高国垒指出,新规通过提高机构配比,减少“抽屉协议”等灰色操作,增强市场透明度。机构投资者认为,新规将提升其定价参与度和收益,但散户需注意获配额减少及潜在风险。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此次改革旨在平衡各类投资者需求,提升市场稳健性。随着港股流动性改善和国际投资者回流,新规或推动IPO市场更趋成熟理性。
投资者建议
-
散户:关注回拨机制选择,热门IPO中签率或下降,需谨慎评估风险。
-
企业:根据发行目标灵活选择机制,兼顾市场热度与稳定性。
-
机构:积极参与定价,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港交所IPO新规正式生效:优化定价机制,平衡机构与散户利益2025-08-05
- 北交所再迎两智能装备企业2025-08-04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单!泰诺麦博IPO获受理 高瓴持股2025-08-01
- 今日新股动态:鼎佳精密登陆北交所,消费电子防护“小巨人”登场2025-07-31
- 深交所审核新动向:包容整改与严控定位并举2025-07-30
- 撤否企业“转港”潮涌,港股成A股科技企业新热土2025-07-29
- 下一篇:北交所再迎两智能装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