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保持稳健步伐,服务科技创新特色显著。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今年A股市场共有76只新股挂牌上市,较去年同期增加8只;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到750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674亿元。从上市板块分布来看,科创板与创业板合计迎来36家企业,占比47%;北京证券交易所新增15家上市公司,占比20%。
从行业分布观察,今年上市的新股充分体现了对重点产业领域的支持。依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新股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其中,电力设备行业以16家新上市公司数量居首;汽车和电子行业紧随其后,均有11家企业上市;机械设备行业则有9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今年以来A股IPO市场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在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审核流程愈发透明、高效,为具备实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开辟了便捷的融资渠道,推动资本要素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汇聚。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也指出,年内A股无论是IPO数量还是融资规模均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市场的活力。融资额高度集中于如华电新能等大型科技项目,凸显了龙头企业的强劲吸引力。同时,新股中“硬科技”企业比重持续攀升,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源倾斜,这种趋势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核心技术创新环节,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也得到了监管层的确认。9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他介绍,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超过90%是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市场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及房地产三大行业市值占比的总和。
为持续赋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监管部门今年聚焦重点,接连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例如,重启并扩大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行业适用范围,覆盖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同时,正式启用了创业板的第三套上市标准。
从IPO储备资源来看,企业申报积极性高涨。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29日,年内已有186家企业的IPO申请获得受理,相较于2024年全年的98家实现了大幅增长。半导体、医疗保健、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申报企业数量较为集中。
在IPO队伍扩容的同时,市场“出入口”机制也更加畅通。值得关注的是,年内有83家拟IPO企业选择撤回申请材料终止上市进程。分析其终止原因,多种因素并存:部分企业因板块定位不符而被劝退,暴露出盲目“闯关”的投机心态;部分企业因报告期内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或“变脸”而主动离场;还有部分企业则因科创属性受到监管问询或市场质疑,最终选择终止。
刘祥东对此评价道,当前A股市场正呈现出“硬科技”企业凭借扎实内功成功抢滩,而“带病闯关”或“伪科技”企业则被严格监管有效阻挡在门外的分化格局。
对于如何进一步防范“伪科技”公司上市,刘祥东提出了多项建议:首要的是完善科技属性的认定标准,应从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成果产出、专利质量与技术壁垒等多个维度设立综合量化指标体系;其次,需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并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提升保荐机构、审计机构等在尽职调查工作中的执业标准与独立性,严防企业进行虚假包装或概念炒作;此外,可考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及行业专家参与对企业科技含量的独立评审;最后,应大幅提高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显著提升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推动构建使企业“不敢伪”的健康市场生态。
展望未来IPO趋势,田利辉预计,A股IPO节奏有望温和提速,并将在后续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继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 A股新股发行稳步推进 “硬科技”属性鲜明2025-09-30
- 道生天合启动申购2025-09-29
- 中塑股份创业板IPO获受理2025-09-28
- 三领域龙头企业今日登陆A股2025-09-25
- 香港新股融资额称冠全球2025-09-24
- A股IPO市场释放新信号2025-09-23
- 下一篇:道生天合启动申购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