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IPO受理量高 半导体与新能源企业冲刺资本市场
智慧观察采编中心 赵青团队 2025-10-07

沪深北交易所在刚结束的9月迎来10家新受理IPO企业,其中创业板2家、科创板2家、上证主板1家、北交所5家。

从行业分布看,新受理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半导体和生物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

两家半导体企业莱普科技和越亚半导体分别闯关科创板和创业板,而募资规模最大的则是拟募资90亿元的央企新能源子公司电建新能。

半导体IPO:科技自立加速

9IPO受理名单中,两家半导体企业引人注目——科创板的莱普科技和创业板的越亚半导体。

莱普科技以先进精密激光技术为核心,专注于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产线和先进封装产线,是国内少数同时为半导体前、后道工序提供前沿激光工艺设备的厂商。

招股书显示,莱普科技2022年至2024年营收实现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94.68%。此次科创板IPO,莱普科技拟募资8.5亿元,投向晶圆制造设备开发与制造中心等项目。

越亚半导体则主要从事先进封装关键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早生产IC封装载板的大陆企业之一。

该公司拟募资12.24亿元,将投向面向AI领域的高效能嵌埋封装模组扩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新能源巨头:电建新能募资90亿领跑

9IPO募资额最高的当属电建新能,拟募资90亿元,占当月全部IPO募资额的一半。

电建新能是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体系内唯一的新能源投资运营主体,主营业务为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和管理。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控股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2124.61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项目989.0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1135.52万千瓦。

然而,电建新能也面临一些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但归母净利润为11.27亿元,同比下滑16%

这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平价上网装机占比增大,另一方面则是电价竞争激烈所致。

生物医药: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畅通

9月,采用未盈利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鞍石生物闯关科创板IPO,显示出未盈利企业上市路径进一步畅通。

鞍石生物是一家迈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肿瘤等存在重要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该公司创新药物管线中万比锐®(伯瑞替尼)已实现商业化、安达艾替尼处于新药上市审评阶段。

鞍石生物拟募资24.5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北交所:单月5家企业获受理

9月北交所表现活跃,共有5家企业IPO获受理,成为三大交易所中新增受理企业最多的市场。

新天力在930日刚刚过会,该公司核心业务聚焦于塑料及纸制食品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对新天力出具了审议意见,要求其补充披露关于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的规范整改情况,并核查公司与香飘飘商业合作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政策红利: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股生产力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例如,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并将行业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正式启用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等。

这些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为畅通的上市路径。

9IPO受理情况看,科技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持续完善,未来有望看到更多硬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半导体设备ETF近半个月上涨31.81%,近3个月上涨51.57%。这条陡峭的增长曲线背后,是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坚定信心。

随着更多科技创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中国经济的“科技含量”将不断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郑重声明:智慧观察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